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面,殿前院中左右分列钟鼓二楼,其建筑形式相同,长宽均为18尺。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雄伟壮丽的建筑,为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木结构,面阔98尺,进深58尽,高71尺,五间开。殿顶覆以黄色琉璃瓦,下层檐为绿琉璃瓦剪边,两层檐角均挂有风铃,上层为圆形,下层为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一般敕建寺庙的大殿均用绿琉璃瓦覆顶,以镶黄琉璃瓦棋盘心或用黄琉璃瓦剪边来表示“敕建”,只有皇宫才可以用金黄琉璃瓦,而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基本用的金黄琉璃瓦,仅在下层檐用了绿琉璃瓦剪边,以示与皇家宫殿相区别,可见其地位之高。
大殿正面的上层檐下原挂有清代康熙皇帝手书“清静庄严”的匾额,现今挂的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的“大雄宝殿”斗子金匾,门额上挂有乾隆皇帝手书“福海珠轮”的金字行龙戏珠横匾。在大殿顶上大脊的两端,安放着一对巨大的琉璃鸱吻,为三样十一拼正吻,高2.9米,仅比故宫太和殿上的正吻小0.5米,这在北京的古建筑中是相当大的,为民间之冠。鸱吻海口大张,银牙凌翘,在其前后两侧各盘有一条“S”形的金龙,金龙为鲜亮的明黄色,镶嵌在橙黄色的琉璃大吻上十分醒目。这对巨大的琉璃鸱吻是清代重修大殿时,仿照原来元代大吻的样式烧制的,立于1692年,虽然已有300多年了,但至今仍色彩鲜明,完好如初。在北京地区所有的佛寺中,这是最大的,也是最精美的一对大吻,堪称是潭柘寺的一绝。在鸱吻的两侧,各系有一条金光闪闪的锁链,名叫“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皇帝的御赐之物,同时也是潭柘寺所特有的,这是在除潭柘寺大雄宝殿之外,在其它任何一处古建筑上都是见不到的。
殿顶的四条戗脊上的戗兽十分精美,在骑凤仙人的后面共有七个,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北京的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顶上的戗兽为九个,“九”这个数字只有皇帝才可以用,而潭柘寺大雄宝殿上的戗兽为七个,只比天安门低了一个等级,与亲王府相同,可见其地位之高。这些戗兽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均有行水灭火之功能,因而中国的古建筑的房顶上安放戗兽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主要是希望免受火灾,是一种“镇物”。不过戗兽的多少,在封建社会里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准超越,否则即是“大逆不道”,有杀头之罪。潭柘寺准用七个戗兽,这在中国的寺庙建筑中,可说是最高等级了,可见当时潭柘寺的地位之高。
大殿的梁、栋、天花板上均绘有“金龙和玺”的图案,这虽然是古建筑中最高等到级的有极绘图案,但一般敕建寺庙都可以用,但有一点却是其它寺庙所无法相比的,大顶上用的是“井口天花”,这种形式的天花板只有在皇宫的正殿里才可以用,就连偏殿、配殿都不能使用,而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却有这种特权,这在中国所有的寺庙中也是极为特殊的。
大殿正中供奉着巨大的泥质漆金释迦牟尼坐像。金莲宝座之上,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左手放在左脚上施“定印”,表示禅定,右手直伸下垂,施“触地印”,表示释迦牟尼在得道以前的一切功德,大地可以作证。释迦牟尼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国净饭王的太子,自幼天资聪慧,相貌端庄,文武双全,智勇悉备。他为了探求解脱世人苦难的方法,于29岁时出家,四处拜师,深山苦修,35岁时坐在菩提树下苦思七日,于十二月七日初夜得“宿命通”、中夜得“天眼通”,后夜得“漏尽通”,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佛”为梵语,意思是“真理的觉悟者”。因为他是释迦族的人,成道后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此后释迦牟尼传道45年,他慈悲救世的精神得到了人们的赞赏,作为佛教创始,释迦牟尼为世界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释迦牟尼的坐像前侍立着迦叶、阿难二位尊者。迦叶全称为“摩诃迦叶”,是释迦牟尼的得意弟子。有一次召开佛门大会,释迦牟尼登座面对从人,并不回答众人的问题,只拈花示众,众人不得其解,只有迦叶露出微笑,会心领悟,独得佛祖“心传”,因而被释迦牟尼指定为亲授衣钵的直传人。释迦牟尼涅磐后,迦叶就成为了佛教界的领袖,继续领导徒众。阿难名“阿难陀”,本是释迦牟尼的堂弟,25岁时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博闻强记、知识渊博,凡释迦牟尼说法时的言语,他都牢记在心。释迦牟尼圆寂之后,佛教徒进行第一次集会时,由阿难将释迦牟尼说法时的言语背育出来,进行记录,而成为了最早的佛经。迦叶涅 之后,阿难继任为佛教领袖。两侧供奉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人们经常把释迦牟尼称为“如来”、“如来佛”,实际上,“如来”原本是一个通用名词,是“佛陀”的异名。“如”是“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事物的真理、宇宙万有之本休。“如来”是指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者,因而所有的佛都可以称作如来,而不是释迦牟尼的专称了。
在大殿的东西两侧供有的精美的漆金十八罗汉坐像。罗汉是梵文音译“阿罗汉”的简称,意为“应真人”,这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而在大乘佛教中则认为是居于佛陀和菩萨之下的第三等级的得道者。在唐代玄奘法师翻译的《法住记》中提到了十六罗汉,这是指释迦牟尼灭度800年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出现的十六位高僧:
第一位:宾度罗跋啰惰阇。
第二位:迦诺迦伐蹉。
第三位:迦诺迦跋厘惰 。
第四位:苏频陀。
第五位:诺矩罗。
第六位:跋陀罗。
第七位:迦理迦。
第八位:伐阇罗弗多罗。
第九位:戌博迦。
第十位:半托迦。
第十一位:罗睺罗。
第十二位:那伽犀那。
第十三位:因揭陀。
第十四位:伐那婆斯。
第十五位:阿氏多。
第十六位:注茶半托迦。
在五代之后,中国将罗汉的数量扩展为十八位,但第十七位和第十八位的名称各地不同,最后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迦叶尊者),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弥勒尊者)。罗汉本是外国人,但在中国则“汉化“了,成了中国人的相貌,身着僧袍、光头,完全是普通和尚的样子。大乘佛教中罗汉负有讲经说法,济世度人的职责,主要功能为”杀贼、应供、不坐”。在佛像前的供桌上,原来供奉着两条“佛蛇”,“名叫”、“大青”。供养在一个红木匣子里,匣内有一块凹形方石,石坑内有清水,匣上写有“护法龙王”的字样。原来还贴有一幅乾隆皇帝所写的对联,“大青爷替天行道”,“二青爷为民除灾”。据说这两条青蛇是两条神龙所化,能兴云布雨,免灾去难。明代《宛署杂记》中说:“观佛蛇”的习俗。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关于这两条“佛蛇”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说,在明代万历年间,潭柘寺的住持达观真可大师朝拜四川的峨眉山,两条青蛇化为两个童子随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历时3年,终于保护达观大师平安归来。为了纪念此事,达观大师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写下了一篇《送龙子归龙潭》文,记述此事,并镌刻成碑,现立于大雄宝殿的东侧。
潭柘寺有“四宝”,一是“画祖”,二是“自油柱”,三是“白石唐佛”,四是“石鱼”,其中大雄宝殿就占了“两宝”,“画祖”和“自油柱”。在大殿内东侧的墙壁上,原来绘有一幅巨大的壁画,上画华严祖师在蕉林下乘龙欲飞。工笔重彩,十分精细,人物的衣纹、须毛都十分细致,表情生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那条龙,正欲腾空起飞,颇具动感。有史料记载,这幅巨大的壁画不是用毛笔画的,而是“指画,即用手指沾彩,绘制而成。现在“指画”的技艺虽然还有流传,但画幅都不大,2米长的指画就被视为珍品了,而潭柘寺的这幅壁画竟长达40余尺,高亦有20尺,无愧于“潭柘四宝”之首。因画的是潭柘寺唐代的开山祖师华严和尚,故此壁画称为“画祖”。在佛像前面原来的两根大柱十分奇特,每年的春秋之际,都从木柱中渗出来一种油脂,仿佛给木柱新涂饰了一层油漆一般,因而名为“自油柱”。不知是因为这种木头天生如此,还是工匠采取了什么特殊的工艺,而使得这两根木柱如此神奇,可惜自油柱已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因火灾而被烧毁,现今已无法去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了。在楹柱上,原来还挂有一幅乾隆皇帝手书的楹联,“鹫岭云开”,空界自呈清静色”,“龙堂月皎,圆光长现妙明心”,今已不存。
大雄宝殿坐落在7尺高的月台上,更显得雄伟壮丽。月台宽98尺,进深58尺,其边缘装有雕工精美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横杆一般都是平直的,但在左前方却有一楹是向上拱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民国年间,有一次方丈纯悦在大雄宝殿讲经说法,前来听讲的善男信女不计其数,由于人太多了,竟把月台上的一楹石栏杆挤塌了。十几个人从七尺高的月台上摔了下去,然而摔下去的人却一个也没受伤,人们都说这是因为潭柘寺的佛爷灵验,才保佑得没有一个人受伤。后来重修栏杆时,为了纪念此事,因而把这一楹栏杆做成了略向拱起的形状,以便于游客寻找。
伽蓝殿和祖师殿分列在大雄宝殿前的左右两侧,形制相同,均为硬山式,木结构,高34尺,进深29尺,面阔40尺,三间开。伽蓝是梵语“僧伽摩蓝”的音译简称,原指修建僧舍的地方,在这里则特指护法神。伽蓝殿正中供奉波斯匿王,左边是祗陀太子,右边是给孤独长者。这三位是佛教最早的护持者,在释迦牟尼传教的时候,在当时的乔萨罗国有一位名叫给孤独的商人,为了表示对佛陀的虔诚,以金砖铺地的代价,买下了波斯匿王太子祗陀在舍卫城南的花园,建造精舍,作为佛的说法场所,祗陀太子将园中的树木奉献给了释迦牟尼,以表示对倾听陀的崇仰。波斯匿王用金砖铺地,请佛前来讲经,这就是著名的“祗园精舍”。在殿内的两侧还供有十八位伽蓝神,为佛护法。十八位伽蓝神的名字分别为:美音、梵音、天鼓、吧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吧、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遍视和彻视。
伽蓝殿在大雄宝殿东侧,祖师殿则在西侧,殿中供奉禅宗初祖达摩、六祖慧能和制订了《百丈清规》的怀海。达摩是南天竺僧人,西天禅宗第28祖,在南朝宋末时由南印度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南方,折苇渡江,进入北魏境内,在洛阳、嵩山一带游历并传授禅法。后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苦思出了西天禅宗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中国禅宗,为中国禅宗初祖。此禅宗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传到五祖弘忍。在弘忍门下有两大弟子,神秀和慧能,二人对禅宗教义的理解不同,神秀主张“渐悟”,创立于禅宗北派,慧能主张“顿悟”,创立了禅宗南派。南派更能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因而十分兴盛,而北派则逐渐衰微,后被南派所取代,慧能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实际创立者。怀海是唐代的禅宗名僧,也是慧能的三传弟子,因住在江西奉新的百丈山,世称“百丈禅师”。为了规范禅宗僧众的日常行为,而制订了一部《百丈清规》。规定了僧人坐禅、居住、拜佛、耕作等一系列的制度,受到了禅宗僧侣的普遍欢迎和朝廷的推崇。《百丈清规》作为禅宗寺院的组织程序和僧人日常行事的规章准则,而风行全国,影响极大,怀海也因而被供奉进了祖师殿中。

Mahavira Hall
There is a horizontal inscribed board hung up on the main gate of Mahavira Hall, with wonderful wooden cut of flying dragon playing pearl and golden characters of Fu-Hai-Zhu-Lun by Emperor Qianlong carved on. On the hall’s east and west ridges, there are two owl-like ornaments called Chi Wen. Chi Wen was said to be one of nine sons of dragon king who is in the charge of water. Chi Wen put here means people wish the temple to be away from fire disasters. There are two golden chains called golden sword-like chain on Chi Wens which was granted by Emperor Kangxi. It was said that Emperor Kangxi in one year came to Tanzhe Temple for summer holidays. As caught by a thundering storm, Emperor Kangxi raised his head to see the two Chi Wens as if they were flying away in lightening flashes and thunders sound. The emperor was afraid of that they were gone and ordered craftsman to make two chains to hold them.
In center of Mahavira Hall, there enshrined a sitting statue of Sakyamuni Buddha with Mahakasyapa standing in left and Ananda in right. Mahakasyapa was the favorite disciple of Sakyamuni and became the Buddhist leader after Skyamuni had entered into nirvana. Ananda was the cousin of Sakyamuni. He had wide learning and retentive memory fort encyclopedia knowledge. After the nirvana of Sakyamuni, monks gathered together for Samgiti at the first time, Ananda chant out what Sakyamuni said in his life, which were recorded down to be Buddhist Sutras in the most early time. In Mahavira Hall, there are eighteen Arahats enshrined in east and west sides. They were eighteen eminent monks in ancient Sri Lanka 800 years before since the nirvana of Sakyamu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