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的意义

录入:admin  www.tanzhesi.com.cn   2008/3/20  人气:4938

一、意义:
       •佛家常以无言的手势、动作,代表极深奥的道理,故虽是极常见的姿态,也不宜轻忽而过,‘合掌’亦然。自古印度人认为右手为‘神圣之手’,左手为‘不净之手’,故日常生活中有分别使用两手之习惯—比如:持食物专以右手,而拭污秽以左手。然若两手合而为一,就代表‘神圣面’与‘不净面’合一,(代表种种‘对立’双方的融合为一,恢复本来一体的真实面目)也代表宇宙的真相道理(实相无二,亦无不二)。般若心经中的‘不垢不净’,亦如此意。故藉合掌来表现人类最真实的本来面目。
 
      •礼佛,或平时见面合掌,即代表‘以真诚面目相见’——消除内心种种‘隔阂’、‘对立’,彼此之心融通、一如;也启示我们应返本还原,悟入真理,恢复本来面目,契入宇宙实相。
 
      •亦有以左、右手,分别代表‘理’与‘智’,‘定’与‘慧’,故合掌代表理智一如,定慧等持;并将十指,配于五大(地、水、火、风、空)或配‘十波罗蜜’。
 
      •另有一说:以手十指,代表十法界。手指散乱,代表心往十法界乱跑,合掌象征收摄乱心,而专注一心向佛(向一真法界)。一心向佛,心光就一时遍照十方。亦即提醒修行应‘事’与‘理’相应、契合。(当下,回‘事’向‘理’)。
 
       •合掌所表的敬意,不是一般‘有差别性’的尊敬,而是由‘佛性本源’流露的恭敬。‘恭’—共心,共一佛心是体会‘彼此本来佛性平等’,由衷的平等恭敬。是体会—‘对立观念未建立之前,本来一体’的自然恭敬。
 
二、方式:
       •大日经疏,举出十二种合掌方式,乃是诸‘印契’之基础。与六种‘拳印’,同称为‘印母’。此十二种合掌,各有深奥佛法含义。 
 1、坚实心合掌
 要领:
 (1)双肩要放松,而端正,端正中又柔软轻松,不僵硬。
 (2)双手相贴密合,犹如左贴右休息,右贴左休息。(气流不受阻)。
 (3)合掌当胸,腋下空松(勿夹腋紧张),血流才通畅。大拇指指根,对膻中穴(两乳尖中点),但勿压胸。 眼神未收摄,手太高
 (4)[1]眼睛观照‘两手合缝’,检查自己是否合得端正轻松,平日散漫之人,合掌很不容易作好,五指在散心时就散乱,尤其小指很不易密合,一不专注,小指就散开。必须用心观照,提起高度觉性,五指才会并拢合好。小指很不容易合好,心稍不专注,小指就散开。 不观照、不专心,小指必大开。
 
2、金刚合掌(归命合掌)
      经典中亦有称为‘合掌叉手’(如无量寿经),恩师忏公上人(上忏下云法师)在大专学生斋戒学会,教导拜佛提倡用金刚合掌,好拜好合,轻松不易上火。
 方法:右手在上,各手指以第一指节相叉合。
 表法:以左手表‘众生界’,右手表‘佛界’。意即:众生归命于诸佛。二手合之:代表‘能所不二’,‘生佛一如’。密教行者,以此代表对本尊恭敬供养,信心坚固之印。

*(注)忏公上人慈嘱,到各道场共修,应遵守团体规则,合掌方式,亦应随顺领导者教示,随顺大众,方是礼敬诸佛之表现。
 
•合掌应观照,高低平胸得所,整齐端正。
符合无量寿经所言—第一善—当自端心,当自端身。
 
*不恰当之合掌。
 合掌太高,肩耸紧张。 合掌松散,眼无收摄观照。
-肩背太紧张。 东张西望,五指散开。
合掌手指参差,又压迨胸。 小指散开,合掌倾斜,无精打采。
- 仰头,手臂撑得太辛苦。
(自然下垂即可) 仰头抬下巴,手太高。

返回】 【顶部】 【关闭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23 潭柘寺景区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10-60863929


网站浏览: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潭柘寺 京ICP备19046625号-1  (建议采用1280×800分辨率,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